改革開放以來,江蘇經濟發展一直處于全國領先行列。2020年,盡管面臨著疫情的重重挑戰,江蘇地區生產總值仍逆勢上揚、突破10萬億大關,較前一年增長3.7%;2021過半,上半年全省GDP增長13.2%,兩年平均增長6.9%,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高于2019年上半年6.5%的同期增速,表明經濟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經濟復蘇與發展離不開本地企業的長期投資與支持,“10月6日國慶假期,就是江蘇太古可口可樂的第32個生日了。”作為扎根本土32年、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江蘇太古可口可樂,總經理曹為偉表示,“江蘇就是我們的‘大本營’,我們會堅持長期投資、繼續扎根江蘇這塊熱土!”
32年“風雨同舟”
疫情期間投資過億 只因充滿信心
2021年上半年,江蘇省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30%;而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上,江蘇高達21,758億元——這兩個數字里,都有江蘇太古可口可樂的身影。
“上半年我們投資1.12億的數字化新產線正式投產了,其實決定投資這條線的時候,是2020年疫情最艱難的時候。”據負責人介紹,從2020年計劃到今年5月投產,新產線的落地也曾面臨疫情停工、進口設備報關等重重難題。“但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江蘇是全國GDP第二的經濟大省,我們扎根這里三十多年,對這個市場充滿信心。”據了解,江蘇太古可口可樂近5年在江蘇市場的持續投資已經超過3.4億元,未來還將繼續堅持長期投資戰略,和江蘇市場共同成長。
從昔日第一瓶下線的“雪碧”到如今日產129.6萬瓶的“快樂水”,從最早的“南京中萃”到更名后的“江蘇太古可口可樂”,這家企業陪伴許許多多80后、90后、00后們度過了無數快樂時光。據了解,未來江蘇太古可口可樂還會上市更多的無糖汽水、茶飲料等產品,滿足新生代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堅持核心 刺激進步
最重要的來源是“人才”
2021年上半年,江蘇就業形勢總體穩定,6月末城鎮登記失業率2.7%,創2018年以來歷史最低水平;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77.97萬人,保持全國第一。作為在江蘇發展了32年的企業,江蘇太古可口可樂疫情期間不僅沒有裁員,還為居家辦公的同事提供線上課程培訓、心理疏導服務,并提醒大家定時活動、提升免疫力。
“我們內部說目前發展的秘訣是‘堅持核心,刺激進步’,核心就是要有執行力、有客戶黏性;進步就是各個部門的創新、流程優化等等,這兩個目標要想實現都離不開每個員工。”江蘇太古可口可樂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在職員工超過2,000人,“這個數字還在增長,上半年我們招聘了近500名新員工,其中近四分之一是本科以上學歷。”
和傳統快消行業不同,致力于數字化變革的江蘇太古可口可樂,也在從“人海渠道”戰術向“數字化快消”轉變。“從消費者能看到的智能冰柜、智能自販機,到大家看不到的數字化生產線,每年需要的人才也在不斷變化和增加;江蘇作為教育大省,在人才培養上具備先天優勢。”企業HR負責人透露,目前江蘇太古可口可樂HR的職業發展指引已經更新到了第16版,“入職員工可以選擇管理類、非管理類的晉升和發展方向。選擇了江蘇太古可口可樂就是‘一家人’,提供暢通的職業上升通道,才能真正留住人才”。
在這里 在乎這里
解決生態難題 為了可持續的明天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響應政府號召、齊心協力打贏疫情防控、復工復產、防汛抗洪三場硬仗之余,江蘇太古可口可樂在江寧挖了幾年的這個“坑”,在32歲生日的“黃金周”里預計又將“爆滿”。
江蘇太古可口可樂的投資,不僅是生產銷售,更包含了如何與這塊土地共同“可持續發展”的命題。在2016年之前,以“農家樂”為主要經營模式的江寧石塘人家,污水排放一直是一個大難題。江蘇太古可口可樂把首個‘樂在農家’人工濕地項目選址在了這里——人工濕地通過“挖坑”蓄積污水,隨后以物理、化學、生物多種過程降解水中污染物,凈化污水的同時,為農家樂的田園之趣又增加了一抹亮色。如今的石塘人家清水環繞、綠樹成蔭,更有了“中國最美鄉村”之稱,還獲得“中國十大美麗鄉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中國魅力新農村十佳鄉村”等多個稱號。
據了解,除了石塘人家的人工濕地之外,目前江蘇太古可口可樂還在包裝物回收、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提倡員工志愿服務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以此倡導環境、產品、人的共同“可持續發展”。
企業與城市是命運的共同體,二者相互吸引既源于開放的招商引資環境,更因為有著共同的信念與目標。相信和我們一起走過32年的江蘇太古可口可樂,會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貢獻力量,進一步實現數字化轉型、堅持可持續發展,與伙伴們共赴“強富美高”美好前程大目標!
(記者 俞杰)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