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縣平甸鄉磨皮村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山區少數民族聚居村,一度基礎設施落后,群眾生活貧窮,曾于2013年被列為省級貧困村。8年來,磨皮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轉觀念,謀發展,通過招商引資實現土地規模化流轉,帶領全村群眾闖出了一條共同富裕的好路子,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奏響了繁榮、富強、振興的幸福曲。
入冬以來,位于磨皮村的5000多畝沃柑標準化種植基地里,一顆顆黃澄澄的果實掛滿枝頭。一輛輛小轎車、農用車、摩托車穿梭在基地里的水泥路上,藍天白云下與磨皮新村的白墻磚房相映襯,一幅欣欣向榮的美麗鄉村新氣象。“我們小組的土地全部流轉給了公司,現在我們又給公司打工,成了公司的員工,一年的收入主要是土地流轉錢和打工的錢,收入會到七八萬元,以前我們村是一個貧困村,現在己經脫貧了。”磨皮村村民何美芬說。
今年40歲的何美芬從小在磨皮生活,見證了磨皮村從貧困到富強振興的變遷。2013年,磨皮村因產業分散、結構單一,效益較低,發展落后,磨皮村被確定為省級貧困村,當時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0戶611人。一年后,村“兩委”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決定以“產業活、百姓興”的這樣一種“造血式”扶貧方式來實現脫貧致富,村“兩委”多次研究想辦法,做通群眾思想工作,通過土地流轉引進企業建立優質沃柑種植基地,形成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實現產業與市場的有效契合。三年后,磨皮村省級貧困村脫貧出列。五年后,磨皮160戶611人貧困對象全部清零。202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3161.85萬元,是2013年的2.58倍,農民人均純收入12276元,是2013年的3.5倍。截至目前,全村成功引進企業3戶,流轉土地6805畝,帶動群眾300 多戶。
有了堅強的產業支撐,磨皮村群眾的日子也好起來了。與其他村民一樣,何美芬一家也住進了新樓房,開上了小汽車。她認為,全村變化最大的還是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轉變,經濟條件好起來后,磨皮村家家都開始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她家客廳潔白的墻壁上,不管一樓還是二樓,都貼滿了兩個孩子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榮獲的各類獎狀。她說,穩定的收入不僅帶來了山鄉巨變,還帶來了群眾觀念的轉變。這些變遷,都要歸功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各級黨委政府堅持不懈解民憂、為民辦實事的結果。
“大部分群眾以前都不同意土地流轉,然后村上就先做黨員思想工作,帶頭認可土地流轉,再由鄉村組干部去做群眾思想工作。大家本著為人民服務的態度,每家每戶都做了思想工作,最后土地流轉才成功。這些都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才為群眾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覺得相當滿意。”何美芬說。
2021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第一年,也是全面鞏固脫貧成效,實現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一年。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局之際,磨皮村還爭取實施了建設內容包括磨皮花鼓舞舞蹈廣場、生態旅游區、農事文化體驗區、美麗鄉村示范點等促進產業鞏固提升、農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項目,投資金額達525.8萬元,將進一步為實現磨皮村繁榮、富強、振興奠定有力的基礎。“通過這些項目的實施,把我們磨皮的農業、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通鄉村振興的通道,把磨皮打造成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村莊,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平甸鄉磨皮村黨總支書記方蓮華說。
文∕圖 全媒體記者:鐘應生刀雪鋒
通訊員:普淑瑜 馬菁
編輯:李運蘭
責編:李忠貴
審核:尤暢
監制:周宗林
關鍵詞: 80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