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2月17日電(記者吳振東)新學期到來之際,上海市教委發布《上海市義務教育課后服務工作指南》。該指南以指導學校提供豐富的課后服務內容、規范的服務行為等為重點,為學校提升課后服務水平提供工作指引。
“雙減”工作開展以來,上海積極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全面實施“5+2”(每周5個工作日、每天至少2小時)、“作業輔導+素質活動”相結合的課后服務,現已基本實現小學初中校全覆蓋、公辦民辦校全覆蓋、學生愿留盡留全覆蓋、工作日全覆蓋。數據顯示,上海參加課后服務的中小學生人數約占學生總數的96.6%,約94.8%的教師投入到課后服務中。
指南在總結上海各區、校開展課后服務好做法、好經驗基礎上,設計了規范性標準和針對性指導,強調學校要以活動的豐富性增強服務吸引力,根據自身師資、場地設備條件和可利用的其他資源,安排作業輔導、德育、閱讀、科技、體育、藝術、勞動、安全實訓等多種類型的素質教育活動,豐富學生課外生活。
作業輔導方面,指南明確,學校應安排學科教師為學生作業答疑解惑,加強對學科作業與練習的及時反饋、訂正、面批;對在學科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補差補缺,適當安排針對性幫扶。
考慮到課后服務需求多樣和教師力量有限,指南提出,在以學校教職工為主要力量、探索教師彈性上下班制度以外,可多渠道拓展校外力量。在教育系統內部,可調動學區、集團和青少年活動中心、少年宮等校外教育單位以及高等院校等資源,也可區域性共享退休教師力量;在教育系統外部,可鼓勵和支持引入社區、企事業單位、相關專業團體、社會場館以及經遴選符合相應要求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形成課后服務的工作合力。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