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據媒體報道,在已發布業績預告且扭虧的上市公司中,有70家公司扣非后凈利上限仍為負值,俗稱“假扭虧”,睿智醫藥便是其中一員。那么,依靠處置資產實現“假扭虧”的睿智醫藥靠譜嗎?
按照睿智醫藥此前披露的2022年業績預告,公司在報告期內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為3億-4.5億元,而在上年同期,睿智醫藥則巨虧約4.02億元。乍一看,睿智醫藥可謂在2022年打了一個漂亮的業績翻身仗。
但這只是假象。仔細看看睿智醫藥的扣非后凈利潤指標,在2022年預計為虧損5億-6.5億元。而在2021年,睿智醫藥實現的扣非后凈利潤約為虧損4.22億元。如此看來,睿智醫藥在2022年扣非后凈利潤指標所體現出來的真實業績水平實際上表現很糟糕,甚至出現了大幅增虧的跡象。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睿智醫藥2022年扣非后凈利潤大幅虧損呢?原來是踩了商譽和長期資產減值的雷。按照公司的解釋,是由于全資子公司上海睿智化學研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睿智”)經營業績未達預期,所以將對商譽和長期資產計提減值5億-6億元。
據了解,睿智醫藥的主營業務分為兩大塊,分別是醫藥研發及生產服務和微生態營養與醫療,其中,前者的業務主體是上海睿智。后者主要是以益生元產品為主,量子高科(廣東)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量子高科”)是益生元業務的主體。
也就是說,上述兩家公司直接決定了睿智醫藥2022年業績的好壞。一方面,上海睿智的商譽爆雷侵蝕了上市公司的大額利潤,導致扣非后凈利潤巨虧。即便如此,出售量子高科100%股權的操作,還是讓睿智醫藥實現歸屬凈利潤的扭虧為盈,該出售事項預計對2022年公司年度凈利潤影響10.2億元。畢竟面對數億元的虧損,想要依靠日常的經營來彌補太不現實,要來就得來大手筆。
值得注意的是,睿智醫藥出售量子高科早在去年一季度末就開始籌劃。按照上市公司的說法,這是其明確的戰略發展方向,也就是說,準備舍掉營收規模較小的量子高科,全力支持上海睿智的發展。
但實際情況卻是,上海睿智近幾年已連續多年出現了商譽減值的情況,諸如,在2020年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為4200萬元,2021年商譽減值準備金額為36760萬元。面對一直在商譽減值的資產,睿智醫藥似乎并不擔心,反而強烈看好,甚至為了全力發展相關業務,還把另一塊主營業務做了剝離。如此操作,確實很難看懂。
另外,在上海睿智已經連續多年商譽減值的情況下,上市公司早早就在2022年一季度末籌劃對量子高科進行出售,是否存在為上海睿智可能再次出現的大額商譽減值爆雷提前做對沖準備的可能呢?當然,這背后的答案,只有睿智醫藥自己知道。
關鍵詞: 量子高科
責任編輯:Rex_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