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徐霞客開始了“不計程、亦不計年”的“萬里遐征”,用60余萬字的游記,記錄中國山河風物。
“磅礴數千里,為西南形勝。”在《徐霞客游記》中,他發出如此感慨。旅行途中,他曾赴黔游歷。
如果徐霞客今天游貴州,會發生什么呢?
如果徐霞客今天游貴州,他可以乘高鐵6秒“飛躍”盤江天塹
“石齒如鋸,橫鋒豎鍔,莫可投足。”這便是徐霞客筆下的貴州交通。
卡在“路”上的貴州,如今告別了“手扒巖”“擦耳巖”“溜索橋”,硬化路串起村村寨寨,山崗上架起一馬平川的“高速平原”。
作為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貴州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萬余座橋梁,被譽為“世界橋梁博物館”。
1638年,位于關嶺、晴隆交界處,有一座盤江橋。行走橋上,橋下“盤江沸然”,“渾濁如黃河而甚急”,“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橋頭題詞曰“天塹云航”。
如今,北盤江上,全長700余米的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橫跨大峽谷,高速列車6秒可過。
如果徐霞客今天游貴州,他可以和“歪果仁”一起“地心歷險”
“凡世間奇險瑰麗之觀,常在險處。”徐霞客旅行考察途中,攀巖上壁、入洞探奇,先后考察了數百個洞穴。
作為喀斯特高原上的“溶洞王國”,貴州被國內外洞穴專家“圈粉”。
位于遵義市綏陽縣的雙河洞,在國內外洞穴專家的共同科考下,已被發現為“亞洲第一長洞”。
法國洞穴探險家讓·波塔西是其中的一員。
在過去三十多年里,他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進行洞穴科考。
波塔西說,1986年,他從北京到貴陽要坐三天三夜的火車,而從貴陽到雙河,路況無法預測,舉步維艱。
“現在貴州交通改善了很多,洞穴里的秘密也還在‘生長’。”波塔西說。
如果徐霞客今天游貴州,他可能迷失在“桃花源”深處
“茅茨陋甚,而臥處與豬畜同穢。”徐霞客筆下,貴州茅屋非常簡陋,人居之處與豬圈混在一起。
“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處峰成林。”如今的黔西南萬峰林景區,阡陌交通,屋舍儼然,每逢春夏,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當地老百姓依托少數民族文化、山地旅游資源,打造了精品民宿,怡然自樂。
四百余年,滄桑巨變。昔日“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如今萬橋飛架,天塹變通途,從明朝“天下第一貧瘠之地”,到撕掉“絕對貧困”的千年標簽。
交通巨變、經濟騰飛,多彩貴州開啟發展新征途!
監制:李自良、王麗
策劃:王新明
記者:吳思、劉勤兵、潘德鑫
鳴謝:北京金意錦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綏陽縣融媒體中心、榕江縣融媒體中心
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貴州分社
新華社“智行”數據新聞工作室
聯合出品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