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底,廣東涉農貸款余額超2萬億元,累計超過600家農業企業在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政策性農業融資擔保業務在各地級以上市和主要農業大縣全覆蓋,基本實現省內主要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全覆蓋、有信貸需求的農戶信用建檔全覆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全覆蓋、基層移動支付應用鄉鎮全覆蓋……
這是廣東《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下稱《實施意見》)為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工作擘畫的藍圖。這份務實又接地氣的《實施意見》有哪些廣東特色?廣東農業和金融主管部門將如何把《實施意見》落到實處?8家金融機構提出的配套行動方案有哪些特點?17日,上述問題在《實施意見》及其配套文件新聞發布會上得到一一解答。
兼顧“三農”突出“產業興旺”
《實施意見》具有鮮明廣東特色
“‘十四五’期間鄉村振興的資金需求將比‘十三五’有較大幅度增加,這么大的資金需求,不僅需要財政優先支持,還需要金融和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顧幸偉介紹,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將實施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攻堅行動作為“九大攻堅行動”之一。
在此背景下,《關于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應運而生。顧幸偉表示,《實施意見》提出的政策措施非常務實,非常接地氣,操作性很強,切合當前我省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際,對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和不斷拓寬金融市場都是重大利好。
記者留意到,《實施意見》明確了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十四項重點任務,提出涵蓋信貸、保險、基金、期貨、證券、擔保等各方面的金融支持措施,推動完善財政、金融、社會資金多元投入格局,具有比較鮮明的廣東特色。
首先,這十四項任務緊密結合了廣東鄉村振興重點工作。《實施意見》強調保持脫貧攻堅的主要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大對駐鎮幫鎮扶村的金融支持,拓展美麗鄉村建設的融資渠道,建立種業振興融資綠色通道對接制度,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和“粵字號”農產品為主要載體加強信貸創新,聚焦農業產業鏈供應鏈配置資金鏈,強化農業農村保險保障功能。
“這些任務措施既兼顧農民、農村、農業,又突出產業興旺這個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同時,緊盯產業發展的主體加強金融支持,鼓勵涉農經營主體通過資本市場融資,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提高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可得性,進而帶動小農戶發展。”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副行長陳玉海認為。
其次,上述十四項任務涉及的政策措施,既吸收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做法,更總結推廣了廣東農村金融服務的有效實踐。例如,對于廣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的移動支付示范鎮建設,《實施意見》要求持續推進,實現移動支付應用鄉鎮全覆蓋;對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求擴大農村信用建檔評價范圍,加快建設和運用“農融通”平臺,推廣“整村授信”模式;對于破解農業融資難題,根據前期探索,要求拓寬抵質押物范圍,推廣牲畜水產活體等動產融資,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等農村產權抵質押融資。
又如,《實施意見》提出,加強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與廣東省種業集團合作,發揮國有基金資本優勢與集團業務優勢,對種業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和業務支持。
對此,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堅在發布會上說:“廣東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發揮了鄉村產業發展的‘加速器’和‘孵化器’功能,努力成為我省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決策部署的市場化運作平臺。”
銀行服務鄉村振興納入監管考核
“整村授信”“能授盡授”提供金融活水
循著廣東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的“路線圖”和“施工圖”,農業和金融主管部門將如何將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近兩年來,以金融支農聯盟、鄉村振興板、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為代表的廣東金融支農工作創新不斷。顧幸偉在發布會上透露,廣東金融支農聯盟正在加快辦理注冊成為廣東金融支農促進會,全面做好協調服務工作,形成金融支農合力,推動全面落實文件精神。同時,省農業農村廳將充分利用好《關于大力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一政策機遇,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險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實施意見》還規劃到2025年要實現累計超過600家農業企業在“廣東鄉村振興板”掛牌展示。“我們將充分利用‘廣東鄉村振興板’促進解決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顧幸偉表示。
站在金融監管部門的角度,應如何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更好地落實《實施意見》?對此,廣東銀保監局二級巡視員李兵表示,該局將定期開展銀行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實施差別化監管措施的重要參考依據。
農業保險是農業的“穩定器”和“安全網”。李兵透露,將加大農險保障力度,繼續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動特色險種創新、銀保合作、防災減損三大工程建設,推廣“農業保險+”成功模式,確保順利完成農險高質量發展3年目標。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是鄉村振興金融支撐重大工程。陳玉海在發布會上表示,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將按照《實施意見》相關要求,加快建設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農村信用體系。他透露,該行將引導金融機構結合農業農村部門“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建設工作,對信用村開展“整村授信”,實現對有合理信貸需求的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授信“能授盡授”,為鄉村振興提供充足的信貸資源。
8家機構出臺特色方案
明確金融支農“時間表”和“路線圖”
以金融之力支持鄉村振興,需要金融機構廣泛、深入參與。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廣東省分行等8家金融機構分別起草了《鄉村振興行動方案》,作為《實施意見》的配套文件一并實施。
“8家金融機構分別提出的配套行動方案,結合了我省農業農村發展具體情況和各單位實際情況,特色鮮明。”顧幸偉表示。
據介紹,上述8家金融機構分別成立了由單位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鄉村振興工作領導小組,體現大型國有企業、政策性銀行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的責任和擔當。同時,各家金融機構都對本單位“十四五”期間的主要工作提出明確、量化的目標任務要求,大幅度增加鄉村振興重點領域的金融資源投入。
“我行配套制定了具體行動方案,明確五大任務、15條實施路徑及保障措施,全面落實《實施意見》各項要求。”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馮必鳳介紹,該行“十四五”期間將投放鄉村振興領域貸款5000億元以上,縣域貸款年增幅達到20%。
此外,8家金融機構都按照《實施意見》提出的重點任務,結合本單位實際,明確了任務目標和責任分工,制定了具體行動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出的支持措施明確、支持重點突出,為接下來具體組織落實各項措施打下了堅實基礎。
例如,廣東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麥延厚介紹,廣東省農信聯社密切與省農業農村廳、省政數局合作,共同打造“村村通政務+戶戶通金融”鄉村金融服務新格局。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8家金融機構都強化了保障機制,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建立工作專班。同時,建立完善的內部考評和綜合評估機制,確保各項支持措施落實落地。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