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本報記者 彭衍菘
進入11月份,公募基金申贖限制措施作出調整。易方達瑞享混合I、國金量化多策略A、民生加銀鑫喜混合A等10只年內凈值增長率均超10%的績優產品,相繼放開機構客戶申購或大額申購限制。
比如,長城基金11月7日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投資人的投資需求,即日起恢復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1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轉換轉入和定期定額投資業務。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該基金年內凈值增長率達78.68%。
“放開申購并非盲目擴容,而是基于策略容量與市場機會的精準判斷。”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例如,長城醫藥產業精選混合發起式聚焦創新藥、醫療器械等細分賽道,今年第三季度以來相關板塊估值持續修復,成分股流動性顯著改善,為新增資金提供了布局空間;而國金量化多策略依托算法分散投資,放開申購可進一步平滑組合波動。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募產品運營曾方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放開申購一方面體現出基金公司對當前A股市場持樂觀態度,認為當前優質資產估值處于較低水平,具備較高的投資性價比;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基金經理對自身投研能力的信心,相信新增資金能夠抓住市場中的結構性機會。
從產品類型看,近期松綁的基金以中高彈性的主動權益類為主,兼顧部分量化策略產品。易方達瑞享混合I、國金量化多策略等進一步恢復大額申購的產品,具備“均衡配置+低波動”特征,R3(中風險)及以下風險等級基金數量居多,前十大重倉股多涵蓋科技、消費、金融等領域。
投資者如何把握限購策略調整機遇?業內人士建議,首先,關注基金經理過往管理能力,重點考察其在規模擴張后的業績穩定性;其次,匹配自身風險偏好,醫藥、量化等類型產品波動較大,適合能承受短期震蕩的投資者,而均衡配置型產品更適配穩健需求;最后,警惕“規模陷阱”,即使是放開申購的績優產品,若短期內規模激增,也可能影響策略有效性,需持續跟蹤規模變化。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