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過年了,做篾條筐子的師傅們陸陸續續都回了家。1月13日,劉霞冰還在堅持直播,雖然手上的“竹編貓窩”訂單已經排到了很久之后,但她不敢停下來一分一秒。
【資料圖】
31歲的劉霞冰是廣西欽州靈山縣人,“靈山竹編”聞名遐邇,遠銷海外,曾經是當地人主要的經濟來源。2008年金融危機后,靈山竹編也受到沖擊,日益凋零。
但劉霞冰念念不忘。她看著竹篾在太爺爺太奶奶的指尖翻轉,用不了多久就成了一個個筐子或者簸箕;她記得父親從編斗笠走上自己手工藝人的路,后來家里經營竹編制品,放得最多的似乎也是這些常見的家用物。
父親說這是夕陽產業,但一次次走出平南鎮的劉霞冰,總是又一次次嘗試走回來。她經歷過很多次失敗,最慘淡時負債近200萬。有一天,她在網絡直播時,在網友評論里看到了竹編的另一種可能。如果人們不再需要一只竹編的斗笠,或許人們還會需要一個竹編的貓窩。
竹編貓窩一炮而紅,訂單排到2個月后,每天都能賣出一兩百個?;剜l后歷經多次創業,劉霞冰的第一個爆款商品終于出爐。
圍繞寵物用品模式,貓包、貓窩、貓隧道……諸多周邊產品都在路上?!拔也恢罒岫群统绷鹘酉聛硗睦镒?,但我要接住這波關注,讓傳統竹編走出一條的道路?!?/p>
劉霞冰和她制作的竹編貓窩。受訪者供圖
竹編之鄉的起與落
從劉霞冰記事起,家里就隨處都是各種竹編物件。水果籃,食籃,簸箕……家里堆得最多的是斗笠,這是父親“入行”最先學的東西,竹編的東西耐磨、耐用、成本低,也是那年頭最受歡迎的家用品。
在平南鎮,附近的十里八鄉,竹編手藝幾乎家家戶戶都會,也是大部分人養家糊口的活計。在一代又一代手藝人的傳承、改良下,“靈山竹編”遠近聞名,采購商走進平南,靈巧手藝打造出的竹編制品被銷往海外。在劉霞冰的幼時記憶中,家里也做著竹編的外貿批發生意,日子豐裕,沒有煩惱。
劉霞冰的父親劉家盛,從編斗笠走上自己手工藝人的路。受訪者供圖
但這一切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被顛覆了。外貿訂單漸漸沒有了,以前的老板們或改行或歇業,劉家也失去了80%的收入來源。
“家里的生活水平明顯下降,日子可以說過得窘迫。父親也每天都很疲累?!眲⑾急鶎掖翁岢鱿敫鴮W手藝,屢次被父親劉家盛拒絕。“一個是因為辛苦,手工活做起來費眼費手費力。”劉霞冰說,“另外他也覺得,這行已經沒有希望了?!?/p>
從這一年開始,平南鎮的竹編行業開始漸漸沒落,到2015年,鎮里已經不剩下多少手藝人。有些人外出打工,有些人在家務農。山野里的竹林瘋長的同時,靈山竹編的工藝日漸疏落,鮮有人問津。
劉霞冰和父母。受訪者供圖
“竹編貓窩”帶來的轉機
劉霞冰一直記掛著竹編產業。進入社會后,從2009年到2015年,7年時間里,她數次試圖回到平南鎮,重振竹編技藝,又數次失敗。
2016年,她再一次回到家鄉,開始嘗試用互聯網重新建構家里曾經的外貿批發生意,這一次,客源開始慢慢找回來,訂單也慢慢增多。在需求的推動中,劉家成為“靈山竹編”工藝和行業復蘇的帶頭人。劉霞冰的父親劉家盛也成為“靈山竹編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性傳承人。
這一過程并不完全順利,為了開網店,她步子邁得太大,又失敗了?!办`山竹編”的女兒,從自己人生的巔峰落到谷底,負債近200萬。
2021年3月的一天,劉霞冰正在抖音直播間里介紹自家的產品。她的直播間人不多,最多的時候也就20多人,突然,直播間里涌入很多人,都在刷屏說:老板,做貓窩吧。
“我感覺很懵,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眲⑾急髞砣シW友評論,終于搞清楚了前因后果,“有人隨口建議了一句,說我家這種大水果筐拿來做貓窩不錯,結果火了。視頻上了熱門,很多養貓的人看到就找來了?!?/p>
這是否只是一場網絡玩笑,或者網友的一次玩梗?劉霞冰強烈地感覺到,這可能是一個機會。第二天一早她找到父親,兩人畫了個簡單的圖紙找到師傅,想做個樣品出來看看成不成。
“那天下午我對著樣品,在直播間編給大家看?!彼谥辈ラg慢悠悠地編,網友們刷著屏慢悠悠地聊,四五個小時下來,她一共賣出近200個竹編貓窩,這個數字超出了她的預料?!澳菚r候我們是沒有現貨的,全是預售。”
接下來10天,竹編貓窩的銷量始終穩定。10天后她盤點,竹編貓窩賣出去了將近2000個,預售訂單排到了2個月后。她明白,自己的第一個“爆款”商品,出爐了。
重新聚攏的手藝人們
做一個竹編產品,工藝步驟繁雜。
平南盛產粉單竹,節間長而平,韌性極強,最是適合劈篾編織竹器。做竹器,先要去竹林里砍幾根這樣的竹子。一根竹子幾十斤,力氣大的人背個三四根,像劉霞冰這樣的小個子,每次拖個一根,就已經很吃力。
拖回來的竹子先要刮青,然后鋸成長長短短的竹段。隨后用破竹刀開竹?!盀榱吮3钟捕龋埜C不刮青?!眲⑾急f,不同的器物,要選擇不同的材料,比如貓窩必須選擇四五年的老竹,水果籃之類的物件一般三四年的嫩竹就可以。
完整的竹筒被劈開后,還要起篾,分成不同厚度和寬度,最后用均刀勻絲。這些繁瑣的過程,都只是在為后面編織做材料準備。譬如一只水果籃,最后用到的篾條需6種之多,起頭、經蔑、竹絲、收口……貓窩就是在水果籃的基礎上進化而來,但根據養貓人的需要,還多加了剪毛刺的環節。每天,在劉霞冰家的倉庫里,總有好幾位大姐坐在凳子上,腿上放一只貓窩,她們的手一點一點拂過竹片,剪掉刺手的地方。務求光滑整齊。一個40厘米的最小號貓窩,一個熟練工人要做三四個小時,加上準備材料,需要四個多小時。
女工們在為竹編貓窩剪毛刺。受訪者供圖
54歲的黃立大,童年也是在竹篾之間度過的。家里的經濟來源基本都來自竹編,竹篾翻折間,攢出一家人的吃穿,還有孩子們的讀書錢。竹編式微后,他外出打工,此后的十余年,大部分時間里,他都是一名卡車司機。
在靈山竹編重振旗鼓后,他也回到家鄉,撿起老手藝。
“我一天大概能做四五個小號單層貓窩的半成品,一個月能掙兩千多。”黃立大表示,這在當地已經算是不錯的收入,“我媽媽88歲年齡大,也順手做點簡單的。老婆和孩子們在外地,放假回家時也會幫忙做點活。”
像黃立大一樣的手藝人們重新拾起篾條,他們樂于在村里找到這樣的活計。不離開家鄉,守著老人孩子和祖屋,又能有收入養家糊口。
人力就這樣被重新利用起來。村里的生活開始改善,出去的人也慢慢回來了?,F在,劉家人竹編已帶動當地六百多名手藝人上崗增收,更多年輕人也開始學習“靈山竹編”。一個曾經被劉家盛認為“沒希望了”的行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網絡帶來的想象力
劉霞冰一直認為,竹編行業是個希望產業。在竹編貓窩“出圈”之后,她感覺自己有了新的視角和思路。
她到現在不能完全確定是哪位網友想出來的點子,“目前還沒人來找我認領?!边@可能是這個故事中,最有趣的部分。網絡的互動中,一些靈光乍現,常常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果。劉霞冰捕捉到了火花,點燃了平南鎮需要的光。
現在她開始轉變思路了。在繼續保持自己線下的傳統竹器批發之外,以貓窩為中心,圍繞著寵物用品的新創意,開始接連出爐。她做出了雙層貓包、竹編貓包、貓窩,甚至用傳統“竹夫人”的思路,嘗試著做貓隧道?!柏埶淼酪彩蔷W友建議,然后我們試著做的。但很多網友覺得性價比不高,所以可能不算太成功。但是沒關系,做產品設計,本身就是一個不停嘗試的過程。”她說。
劉霞冰和父親一起直播賣竹編貓窩。受訪者供圖
劉霞冰還記得貓窩剛剛出圈后的那個夏天,她的直播間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數據。1000多名網友同時在線,四個小時賣了五萬多元的貨。當年,她的抖音店鋪年銷售額翻了6倍。
時間回到2016年,她剛回到平南的時候,在師傅的指導下,她花了大半天時間,編出自己人生第一個小小竹制水果籃。那個籃子不是很成功,又松又歪又不齊。
現在她可以編得又快又好。兩三個小時,精巧結實的小筐子就能在她手下出爐。但她能編好的不止這個——平南鎮往日每家每戶都會做的竹編工藝,正在互聯網的加持下,在人與人的碰撞中,在返鄉創業的年輕人們的努力下,展現一片新的氣象。夕陽之后,有朝陽。
(新京報記者 楊雪)
責任編輯:Rex_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