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由脫貧攻堅領域黨員代表談“弘揚脫貧攻堅精神,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在一線黨員干部眼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如何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們要做好防止返貧的監測機制,”貴州省普定縣化處鎮水井村第一書記王澤勇舉例,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的銜接,就像一只積弱的小鳥到騰飛的小鳥。
“如何從一只積弱的鳥到騰飛的鳥呢?首先,要豐滿這只鳥的羽翼,這只鳥的一支羽翼就是村集體經濟的壯大與發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做好產業規劃。這只鳥的另一支羽翼就是我們村級的自治管理水平,也就是自治、法治、德治,做好村莊規劃,做好村規民約,豐滿我們的翅膀。”他說。
在他看來,“鳥頭”和核心是基層黨組織建設和人才建設。基層黨組織建設要持續不斷地從村大學生、退伍軍人、返鄉創業農民工里發掘優秀人才,堅持“雙軌”模式,將現有黨員培養成致富能人,將村的能人吸引向黨組織靠攏的“雙軌”模式來發展基層黨建。
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安陲鄉江門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楊寧則詳細談了如何發展產業的規劃。據介紹,江門村在大苗山深處,要依托大苗山原生態的資源優勢,做大做強鄉村民俗旅游和特色種養產業,走品牌化道路,繼續做好高山泉水西瓜、林下竹蓀、紫黑香糯等產業。
“我們村里建好了農產品深加工廠,要通過加工廠把我們大苗山的寶貝進行深加工,比如香菇、木耳、臘肉、臘腸、竹蓀等。再通過電商,還有村里已經搭建好的農產品直播間,在田間地頭讓村民人人都成為主播,進行帶貨。”她說。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扶貧開發局局長郭曉榮認為,首先應該做到機制銜接,在脫貧攻堅期總結了組織領導、駐村幫扶、社會參與等一系列責任鏈條,這些好的做法在今后的鄉村振興工作中應該繼續堅持和升華。
同時要做到政策銜接,對已經退出和脫貧的貧困人口繼續實行“四不摘”政策要求。做到規劃銜接,鄉村振興總體規劃要與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對接,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做到多規合一,做好產業發展和市場的對接。(記者 宋承翰)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