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歲的曾克來自非洲中部的剛果(金),2018年從中山大學畢業后,選擇留在中國創業,主要從事礦業貿易。除在廣州、廈門開公司,還在湖南-非洲企業合作中心注冊了一家企業。
“中國經濟、科技發展很快,有很多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出現了許多新技術、新產業和新業態,很多創新讓我覺得‘amazing’。”在長沙參加第二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的曾克,想要學習中國的創新創業經驗。
在中國,網購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費方式,但在非洲,網購并沒有走進千萬家。2014年,來自湖南常德的楊濤在肯尼亞創立電商平臺Kilimall,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非洲的電子商務公司,服務體系涵蓋電子交易、移動支付和跨境物流。
“在非洲,商品價格很高,而選擇有限,我用電商去幫助解決物價過高和中國公司進入非洲市場太困難的問題。”楊濤告訴記者,Kilimall已成東非領先電商平臺,跨境購物業務覆蓋非洲所有國家,已在肯尼亞、烏干達和尼日利亞三國建設線下服務網點1008個。
數字經濟正成為中國助非發展新方向和疫情下中非經貿合作新亮點,許多中國企業提供技術和經驗支持的電子商務、金融科技等成為推動非洲國家經濟復蘇的重要工具。楊濤想要通過推動非洲數字經濟發展,促進非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創造更多電商及相關產業就業崗位,激發非洲地區脫貧內生動力。“我們也正在建立一個平臺,為成千上萬中國小企業提供本地化服務,幫助他們關注非洲。”
喀麥隆青年門杜,是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博士研究生,他和幾位朋友聯合創立了中非青年聯合會。為加強中非青年雙方交流,聯合會舉辦了中非青年商業交流計劃、“中國角”活動等。“在非洲舉辦的‘中國角’活動,把所有在中國學習、工作過的非洲人,以及對非洲感興趣、在非洲生活或工作的中國人聚集起來,加強中非青年對話,促進相互理解,攜手發展。”中文流利的門杜說。
聯合會也舉辦沙龍,邀請中非青年參加。“我們不僅要讓中國企業讀懂非洲市場、讀懂非洲文化,也要讓非洲企業了解中國的機遇。”門杜認為,可搭建中非青年創業孵化中心或平臺增強職業培訓合作交流等方面,提高中非合作水平。
曾克和他的中國朋友正在籌建一個服務中心,為因疫情不能來華的非洲青年介紹中國創新創業政策。“我也想學習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方面經驗,幫助非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曾克說。
青年是中非關系發展的未來。在中非合作“八大行動”倡議中,許多措施都著眼青年、培養青年、扶助青年,致力于為他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更好發展空間。26日在長沙中非青年創新創業論壇上發布的《中非青年創新創業共同倡議書》指出,中非政府間應努力克服疫情影響,繼續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為中非青年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提供更多平臺和渠道。
責任編輯:Rex_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