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無處不在
互聯網真是無處不在,不會上網,不懂得操作簡直寸步難行。有人說互聯網的發展,把老年人給拋棄了。而我國的老年人占的比例相當高,60歲以上的老年人數量已達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這一數據表明老年人群體在互聯網時代有被拋棄的危險。
【資料圖】
我們說為什么要有學歷要求,找一個會干活的不就行了嗎?父親說:“不是那么回事,沒有學歷的,一是跟我沒有共同語言,二是不懂互聯網,不會網上繳費等等。”你看,我老爸雖然80好幾了,他也知道互聯網,也知道互聯網能夠辦很多事情,但是就是不想學。
直到現在,我跟先生聊天提起這件事還覺得很好笑。我們按照老父親的條件給他找了一位有高中畢業資格的女士,老父親特別高興,每次回家都夸這個保姆如何如何好,說去醫院開藥、買電費等等她都會,也是,讓老人高興就行了,他不愿意學習網絡知識,我們也就不強求他老人家了,只是在他有生之年,沒有教會他在網絡上玩游戲,總有些許遺憾。
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任重道遠
有人說互聯網遺忘了老年人群體,事實也是如此,如果不懂互聯網,不會操作,其實就是要被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所拋棄。
一個明顯的例子:去醫院經常看到在取號、交款機前站著很多歲數很大的老年人,機器旁邊站著醫院的工作人員指導他們如何操作,有的人反應快,很快就完成一系列的操作程序,還有很多人要在機器旁邊學半天也不會,真是可憐了這些上了歲數的人。
去趟銀行,也會看到柜臺前,基本都是上了一點年紀的人在柜臺辦理業務,而年輕人很少出現在銀行大廳,他們都是存、取款,或者繳費,網上一鍵搞定。
別說老年人要被互聯網遺忘,很多中年人也對這迅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感到恐怖。仿佛一夜之間,出門吃飯、打車、辦事,稍微反應慢一些就寸步難行。
時代在進步,人的思維也要跟上形勢,跟上迅速發展的步伐。
據說臺灣宜蘭有一位90歲的老人,今年以第一名成績考取研究生,成為學習永無止境的好榜樣。人家90歲了都不服老,我們6、70歲老嗎?比起90歲的研究生,我們是不是還很年輕?
我認為互聯網并沒有遺忘任何人,而是你想不想學習互聯網知識,想不想改變舊的觀念。
60歲再出發真的不太晚。
如果想到今天互聯網的普及,應該早就從思想上做好準備,就跟你的年齡在一天天的增長,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一樣,我們的大腦是不是也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接受新鮮事物?
話說回來,如今6、70歲的老年人,大部分都沒有讀過大學,有的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就去農村、工廠工作,這些人接受互聯網這個現代化的新知識稍微慢一些,我們更應該耐心幫助他們,不要讓互聯網成為他們生活中的障礙。
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困惑呢?我認為應該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社區、街道是否成立一個網絡普及班?估計這個問題比較難實現,如果有條件的社區應該沒有問題。
二,公共、服務、機關等機構,要長期安排工作人員幫助這些不會網絡運作的老年人。
三,家庭成員中互相提醒,互相幫助,一些需要上網辦理的事情,最好由家里的孩子幫助指點親自辦理,辦理幾次就應該學會了,比如:買電費、交水費、煤氣費等等。
老年人多接觸一些新知識,多動動腦,于身體健康還是有好處的。互聯網只能越來越普及,發展也越來越迅猛,如果一點互聯網知識都不懂,真的要被迅速發展的互聯網給落下,我覺得這不是遺忘不遺忘的問題,而是社會發展的規律。社會的進步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停滯不前,固步自封肯定要被淘汰。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