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湍流磁重聯可能觸發太陽耀斑的藝術圖。仲佳勇供圖
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神光Ⅱ”裝置,首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并通過標度變換解釋太陽耀斑爆發現象,實驗證實了湍流過程對耀斑快速觸發及高能帶電粒子加速的重要性。相關成果1月17日發表于《自然-物理》。
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現象,一次典型耀斑的爆發相當于數十億枚氫彈的爆炸。目前,耀斑觸發理論的基本出發點之一是磁重聯。磁重聯是等離子體中方向相反的磁力線因互相靠近而發生的重新聯結的過程,重聯會將磁能快速轉化為等離子體熱能和動能。
湍流磁重聯是等離子磁流體中磁場能量耗散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其觀測特征是存在速度或磁場渦旋結構、多重聯點,等離子體團的分裂、破碎以及加速高能電子和離子等現象,然而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尚未在實驗室得到直接證實和系統研究。
論文通訊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天文系教授仲佳勇領導的實驗室天體物理研究團隊,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提出了利用“神光Ⅱ”四路激光多點燒蝕金屬靶,設計出具有微擾特征且磁性相反的等離子體磁環來增大磁場相互作用區,進而實現湍流磁重聯的實驗構想。
論文第一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前沿所平永利博士介紹,實驗中首次發現相互作用區形成的電流片呈現碎片化結構,采用傅里葉譜分析方法獲得功率譜信息,并發現該功率譜符合典型等離子體湍流冪律譜特征。
她表示,通過時空標度變換發現,實驗室湍流與太陽耀斑小尺度湍流結構一致,并且在電流片出流方向的電子能譜呈現非熱的冪律譜特征;通過數值理論模擬發現,在湍流磁重聯過程中,高能電子主要被重聯平行電場加速,而回旋過程在出流區域對電子起到了減速作用,同時費米的加速效應可以忽略不計。這些研究成果為理解太陽耀斑高能粒子起源和加速過程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崔雪芹)
責任編輯: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