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夏天,張偉在美國東部一所大學獲得了自己的博士學位。在此之前,他花了很長時間找工作。然而,新冠疫情影響下,美國經濟受挫,各大高校縮減預算。“想找一份博士后工作都非常不容易。”張偉回憶,“現在變好了一些。希望接下來能夠順利找到一份教職或其他類型的工作。”
與張偉一樣,不管是留學生還是美國社會其他群體,都能感覺到情況在好轉。2022年下半年,美國經濟活動逐步恢復。疫情防控措施放松之后,美國勞動力缺口增大,各大企業為招攬員工提升薪資水平,普通消費者消費能力隨之提升,帶動美國經濟重回增長。為了控制經濟過熱,美聯儲已經連續十次加息。然而,在連續且密集的加息政策下,美國銀行接連破產,3月份美國加密貨幣銀行、硅谷銀行、簽名銀行清算或倒閉,5月1日,美國第一共和銀行也宣告倒閉。
美聯儲的持續加息已經讓美國經濟增長危如累卵,如今美國又陷入債務危機,民主黨與共和黨就預算支出意見不一,如果債務上限無法按時提高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市場動蕩,引爆美國經濟衰退,普通人的生活恐怕很難樂見希望。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兩黨政治拉扯
當地時間 5 月 22 日,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和總統拜登舉行會晤。接下來的每一天,兩人都將在白宮碰面直到問題解決。迫使政見分歧巨大的兩黨領導人連續數天坐在一起的,并且不得不互相妥協的,正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債務危機。根據財政部長耶倫的預測,最早在 6 月 1 日,美國聯邦政府就會耗盡全部現金,無力支付包括國防、醫療、政府雇員薪資、社會福利在內的諸多款項。這將嚴重打擊美國經濟,甚至危及全球金融穩定。
與許多債臺高筑、最終破產的國家和政府不同,美國當前債務危機本質是政治問題。借債用于經濟發展,本是全球通行的財政手段。在 20 世紀初,美國國會擔憂政府過度借債,希望進一步監管資金使用,因此通過法案,擁有了設定美國債務上限的權力。
近年來,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意識形態分歧越發嚴重。雙方都希望能夠通過債務上限這一工具來推行自身的政策目標。2011 年,民主黨人奧巴馬擔任總統,國會眾議院由則由共和黨人掌握。雙方由此在債務上限問題上展開了艱難的拉鋸。一直到最后一刻,雙方才勉強達成協議。奧巴馬政府守住了社會福利預算,而共和黨確保了國防預算不會被削減。在這份預算案的基礎上,兩黨一致通過了新的債務上限。這也一度被認為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債務危機。
之所以 2023 年的債務危機更甚于 2022 年,部分是由于時間緊迫。早在今年 1 月,耶倫就已經致信美國國會成員,警示美國聯邦政府將在 1 月 23 日達到此前國會規定的債務上限 31.381 萬億美元。隨后,財政部采取了一些會計和審計手段,幫助聯邦政府在接下來的 4 個月時間內,繼續利用賬面上的剩余資金支付賬單。然而,這些手段即將用盡。美國也在歷史上首次面臨實質債務違約的風險。
此外,華盛頓兩極化的意識形態以及不信任氛圍也讓兩黨的談判變得艱難。4 月,麥卡錫在眾議院以 2 票的微弱優勢通過了一項關涉債務上限的法案。作為交換條件,這項法案要求拜登政府削減在社會醫療以及氣候變化上的投入,并增加化石能源開支。許多共和黨人亦深知,這份法案挑戰了民主黨人的政策底線,不存在最終通過的可能。然而,他們支持這項法案,僅僅是因為它展現了共和黨人強硬、甚至是威脅性的姿態。
盡管在此后的談判中,麥卡錫和拜登都表示,雙方立場有所緩和,并且討論了一些實質內容,但目前仍無較為明確的結果。市場的悲觀情緒也逐漸上升。人們的擔憂是,當債務違約真的發生,會給普通人的生活以及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政府并沒有權利拿走它們”
當美國聯邦政府現金耗盡,首當其沖受影響的將會是從政府領取薪水的 400 萬雇員,以及超過 7000 萬領取社會救濟金的人士。
自 2023 年開始,接受政府救濟人士的生活就已經逐漸陷入困境。此前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們受惠于諸多新冠救濟政策,獲得了許多現金或食物補貼。但這些政策隨著新冠疫情影響減弱正逐步退出。根據美國農業部的測算,其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各種形式的食品補助將從每月 251 美元下降至 82 美元。當它與其他變化共同而來的時候,許多低收入家庭將陷入更窘迫的境地。
拉若琪亞·鮑德溫(Larechia Baldwin)是一位 29 歲的單親媽媽,撫養著 5 歲的兒子。她告訴《紐約時報》,預計在 3 月之后收到的每月食物補助將會減少 100 美元,相當于一整個星期食物的價值。與此同時,她每月所需要支付的房租還上漲了 200 美元。此外,她還指出,不同食品銀行和餐廳發放的食物并不相同。有些地方并不會供應特定食物。她很希望能夠在不同救濟站領取品種更豐富的餐食,然而缺少車輛的她即使在城市中也寸步難行。
“你們這樣的專業人士,會想要對身處這種境地的家庭,做些怎樣的事情呢?“她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抱怨道。
CBS 新聞采訪了居住于弗吉尼亞州的 70 歲老人沙朗·詹金斯(Sharon Jenkins)。她需要這些社會福利來幫助支付房租。她說:“我為許多社會福利項目而努力工作。這是這些社會福利項目需要支付給我的。政府并沒有權利拿走它們。”面臨比詹金斯更嚴峻情況的人比比皆是。根據美國社會安全局(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的數據,全美每四位 65 歲以上老人中,就有一位嚴重依賴社會福利。他們每月開銷的 90% 以上,都來自于政府福利。
即便是兩黨能夠在債務違約前達成一致,許多社會福利項目也可能會在政治博弈中消失。談判中,共和黨始終堅持要提高國防預算,同時削減政府整體預算。其中的犧牲品自然就是一些社會福利項目。麥卡錫堅持認為,要提高獲得政府救濟標準。這也是在過去幾年內,共和黨和民主黨在社會政策上的最大分歧之一。
未來的麻煩
另一方面,無論是債務違約還是削減政府整體預算,都會限制美國政府對于社會的投資,而這些投資也是如今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近年來,美國政府關注供應鏈安全問題,加大相關產業投入。2022 年 8 月,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芯片法案,計劃在未來 5 年內投資 527 億美元,用于在美國發展半導體產業,隨之帶動私營企業投資超過 2000 億美元。德勤報告預測,將有未來幾年內將有 7 萬到 9 萬的產業工人缺口。麥肯錫則測算,到 2030 年工程師和產業工人缺口分別達到 30 萬和 9 萬。
現年 18 歲的馬克松·威利(Maxon Wille)生活在亞利桑那州。一次駕車出游途中,他在鳳凰城附近見到了臺灣半導體企業修建中的新工廠。幾周后,YouTube 為他推送了社區學院的 10 天短期課程。修完課程,就獲得了進入半導體工廠工作所需的基礎知識。他告訴《紐約時報》,他很期待進入工廠工作,“看得出來,這是下一個大機會。”
“拜登芯片法案的影響已經在經濟數據中體現出來了。”經濟學家阿列克斯·威廉斯(Alex Williams)在今年 4 月接受美國媒體 Quartz 時表示。他服務于研究勞動政策并從事相關游說活動的機構 Employ America。他同時還提到,由于拜登其他法案中還將對清潔能源投資 2700 億美元,這些資金也同樣引導許多私營企業投資清潔能源行業。
在美國債務危機的當口,來自于政府的投資在未來能否延續亦將成為一個大問題。至少在能源問題上,共和黨和民主黨的態度本就相左。前者一直支持化石能源投資,后者出于氣候變化考量,偏好清潔能源。麥卡錫 4 月的方案中,就試圖削減清潔能源投入,或將最終拖累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
2022 年下半年,美國遭受的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消退,防控措施放松,經濟活動逐步恢復。自去年第三季度開始,美國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連續 3 個季度環比增長,增幅在 1% 到 3% 之間波動。但從近幾個月的發展來看,復蘇的基礎并不穩固,許多美國傳統優勢行業仍面臨困境。
過去二十年一直高歌猛進的互聯網企業,終于在過去幾年內遭遇行業天花板。增長速度放緩之后,他們需要考慮精簡組織架構、縮減項目投入。最終,一切都變成了裁員。根據《福布斯》報道,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今年 1 月宣布裁員 12000 人。從去年 11 月至今,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累計裁員人數預計約 21000 人。
另一重要產業,娛樂業的景況也大同小異。迪士尼今年 2 月宣布裁員 7000 人。新聞集團計劃年內裁員 1250 人。派拉蒙媒體網絡宣布裁員 25% 。由于互聯網行業和娛樂行業云集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其財政也出現困難。加州政府預計,在 2023-2024 財年,預計將出現 320 億美元財政赤字,而此前一個財年,加州政府甚至可以盈余 1000 億美元。
面對巨額財政赤字,加州政府不得不大規模調整以往花錢的方式。2019 年上臺以來,加州州長葛文·紐森(Gavin Newsom)曾推行較為激進的房產計劃,以安置無家可歸者,每年為此投入的資金高達 10 億美元。此外,紐森還曾宣布要在 5 年內投資 120 億美元應對氣候變化,530 億美元投資基礎設施建設。而在面對巨額財政赤字時,這些計劃都將被延期,甚至原本發放給窮人、幼兒、以及中小企業的補貼都將被暫停。
當前美國聯邦政府面臨的難題與加州政府的財政赤字性質并不完全一致,但加州的窘境也在預示著美國政府未來可能遭遇到的麻煩。即便兩黨能夠在債務上限問題上達成一致,最終方案也勢必會削減許多政府開支項目。這對于依賴政府投入的行業和個人,對于美國整體經濟發展來說,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結束了 22 日的會面,拜登和麥卡錫都對媒體表達了樂觀態度,認為一定能夠在最后期限之前達成協議,避免實質債務違約出現。但無論如何,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根據獨立智庫 Bipartisan Policy Center 的計算,最快下周美國聯邦政府就會資金耗盡。其經濟政策總監 Shai Akabas告訴《紐約時報》,“從六月開始,財政部就像是在很薄的冰層上滑冰。每一天,冰層都在變得更薄。問題是,總有一天,你會掉下去。”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25